100%

 林季仲:《竹軒雜著》六卷

林季仲,字懿成,自號竹軒、蘆山老人。永嘉(浙江)人。宋宣和(一一一九──一一二五)進士。歷官吏部郎、祕書郎、祠部員外郎、直龍圖閣、知泉州、知婺州。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竹軒雜著》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林季仲竹軒雜著 【 二十條】

以上二十條,校《永嘉叢書》本《竹軒雜著》六卷及《補遺》一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路祭平原文安郡二夫人文

嗟嗟夫人,德合事符。同出名族,以佐賢夫。同入兆域,以奉舅姑。亂離以來,誰其或如。祖于道左,竊比鄉閭。尚享。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二十一上引「林季仲竹軒雜著」。(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喻良能:《香山集》十六卷

喻良能,字叔奇。義烏(浙江)人。宋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補廣德尉,歷遷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處州。尋以朝請大夫致仕。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香山集》十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喻彥良香山集 【 一條】  喻良能詩 【 十條】

喻良能香山集 【 五十六條】

以上共六十七條,校《續金華叢書》本《香山集》十六卷,館臣漏輯者四條。

  綠萼梅

白練銖衣翠袂斜,洗粧不著臉邊霞。天寒日暮倚修竹,初見仙人萼綠華。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九「梅」字韻,頁二十二上引「喻良能香山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 月巖】

何年玉斧巧脩成,半似明生半魄生。易使飛烏來匝繞,難將老蚌較虧盈 【 (《吴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 桂枝不逐秋風老,水影長隨夜氣清。曾是廣寒宮裏客,舊遊重訪更含情 【 按:此兩首似當作七律一首。】 。

 【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三「巖」字韻,頁十九上引「喻良能香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冊)】

  種水仙酴

酴醿水仙皆玉英,請借汝南言以評。水仙內潤叔慈似,酴醿外朗似慈明。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一百九十四「種」字韻,頁二十五上引「喻良能詩」。(影印本第一百三十六冊)】

  讀淮海集

五言未數韋應物,八面須還秦少游。花氣湖光吟鑑水,雷推雨電賦黃樓。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七「集」字韻,頁二十四上引「喻良能詩」。(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

 崔敦禮:《宮教集》十二卷

=崔敦禮,字仲由。本通州靜海(河北)人,居溧陽。宋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歷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安撫司幹官、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官至宣教郎。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宮教集》十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崔宮教集 【 十條】

以上十條,校《螺樹山房叢書》本《宮教集》十二卷,館臣漏輯者三條。

   【 平江府餞丘知府】

薰風捲旆趣歸程,十萬兒啼滿路聲。別恨江楓煙雨暝,愁雲沙草晚波平。毀鞭莫遂留行意,開宴聊伸戀德情。從此吴人頌遺愛,棠陰千里日敷榮。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八下引「崔宮教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津人問

。馳騖於愛河,衝突於欲海。履風波而不愕,觸機而不悔。今子舍此不為之怪,而切切然笑楫師之愚,憂榜人之殆,此吾所未解也。」崔子聞之,悚然而作曰:「隱君子也。」於是再拜而起,三揖而前曰:「吾學有年矣,吾目競於色,耳競於聲,口競於言,貌競於形。七情紛爭,思慮營營,不得須臾寧。今也何幸,得從先生游。願聞一言,庶幾乎知道。」津人莞爾而笑,掉頭而歌曰:「吾之舟兮常虛以遊,哀樂喜怒兮一毫不留。不與物涉兮駕空以浮,萬方覆兮無觸吾舟。吾之舟兮常虛以游。」歌畢,延緣葦間,刺船而去。‘青紫者,恥縕袍之不敵。此競於目者也。鳴蛙鼓吹清濁之相喧,黃鍾瓦釜邪正之相比。南磬北竽,激草玄之嘲;東瑟西缶,為濺血之地。此競於耳者也。離堅則約從為姦,合異則連衡為賊。誣善之辭,銷骨而鑠金;是己之學,操戈而入室。此競於口者也。抱負者以折腰為恥,貴倨者以俛眉為屈。干戈之怒,起於爭長;刀鋸之慘,興於膝席。此競為貌者也。交戰於得喪之途,相攻於愛惡之域。方寸之地,有山川之險;肝膽之邇,有楚越之敵。此競於心者也。夫以人之一身,而挾此五競。日涉於物,膠膠而與之1心,何取為樂哉?且以爭為樂者有之矣:博者爭盧,變者爭局,壺者爭馬,射者爭鵠。或談笑於几席之暇,或撙以禮文之縟。今乃涉巨濤之滄茫,較扁舟之遲速。或騰趠而隨決,或盪汨而顛覆,何取為樂哉?」津人曰:「噫!競舟之樂子亦危之耶?且天地者,大江湖也。人身者,一舟楫也。一身之間,視聽言貌思,則競之所由作也。人有丹其轂,則驕視於蓬累;繡栭藻井,則誇勝於圭蓽。覘鍾鼎者,恨簞瓢之不如;‘崔子遊於江湖之上,見夫競舟之民,相先以為樂。臨流而觀,倚杖竊歎,未知所謂。有津人者操舟而來,鬢眉蒼然,輯棹而止。於是進而問曰:「彼乘危而有

 【 《永樂大典》卷三千三「人」字韻,頁十二下引「崔宮教集」。(影印本第四十一冊)】

  平江府餞丘知府致語

分符出守,褰帷行茂苑之春;棹言旋,瀉練泝澄江之月。屈蘭舟而少駐,張綺席以傾歡。恭惟知府盛德照人,英標絕俗。風清御道,奉旌旗玉輅之輝;日近帝城,擁車騎朱轓之貴。坐堂精敏,森戟優閒。面千里之湖山,享萬家之風月。領齋燕寢,方收坐嘯之功;珍館勝遊,遽動歸來之興。簞壺遮路,簫鼓沸天。行車喧臥轍之民,華宴萃盍簪之旅。折平沙之煙柳,曲盡挽留;置甫里之盃觴,何辭徑醉。云云 【 此處「云云」指《永樂大典》的編者在此處有刪節。】 。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八下引「崔宮教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陳棣:《蒙隱集》二卷

陳棣,字鄂父。生卒不詳。初仕為桐川掾,後終通判潭州。據集中《甲子除夕詩》,甲子當為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蒙隱集》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蒙隱詩 【 十條】  蒙隱詩集 【 三條】

蒙隱集 【 一條】

以上共十四條,校《宋人集‧丙集》《蒙隱集》二卷,館臣漏輯者十一條。

  讀少陵詩

建安七子文,騷雅生贅疣。除苛起膏肓,公為第一流。滿朝競飛翔,惟公獨淹留。平生一嚴武,幾成鞭虎頭。定知詩窮人,到骨未肯休。執友自青雲,蹭 【 跳】  【 蹬】 生聊可謀。危言竟何補,軟語祗自羞。成此一段奇,政坐多牢愁。收拾萬丈光,千古射斗牛。開卷想清標,凜如對霜秋。閉戶味膏馥,妄言希驊騮。¦老滄洲。破除世萬事,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詩」字韻,頁十三上引「蒙隱詩集」。(影印本第九冊)】

  偶成

囂塵外,莫問人間無用名。W直面溪山照眼明,息肩簿領暫身輕。蝸巢得失真餘事,燕羽差池已半生。老境到門顏有甲,愁城堅壁酒無兵。何時蛻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詩」字韻,頁十三上引「蒙隱詩集」。(影印本第九冊)】

  無題

斥鷃蒿蓬足,鯤鵬謾北溟。餘生薰白業,內景練黃庭。大白蟻浮綠,短檠燈閃青。欲知陶令趣,應向醉中醒。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詩」字韻,頁十三上引「蒙隱詩集」。(影印本第九冊)】

  上湖

舟車出闤闠,蹔覺脫樊籠。松蔭凄迷日,荷香澹沱風。凌晨爭迅急,向晚卻和融。貌取君詩句,方知物象同。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韻,頁三十二下引「蒙隱詩」。(影印本第二十冊)】

  蠟梅三絕

   其一

蜂採羣芳釀蜜房,釀成猶作百花香。化工卻取蜂房蠟,剪出寒 【 稍】  【 梢】 色正黃。

   其二

林下雖無傾國艷,枝頭疑有返魂香。新粧未肯隨時改,猶是當年漢額黃。

   其三

寒菊已枯分正色,春蘭未秀借幽香。憑君折取簪霜鬢,解與眉間一樣黃。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一「梅」字韻,頁十五上引「蒙隱詩」。(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廛隱堂為楊元會賦

大隱何曾去市廛,人間真有遁神仙。身閒已覺塵難染,心遠由來地自偏。何事遊方期汗漫,不妨酌月問嬋娟。胸中丘壑可窺處,墨戲縱橫出渭川。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九「堂」字韻,頁十一下引「蒙隱集」。(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新沐有感

我髮日已疏,尚喜鬢未斑。晴朝試一沐,但覺盤水寬。千梳發清快,凜凜肌骨寒。脫落等秋籜,光潤如春巒。譬彼雨露滋,下澤枯蓬根。烏雲猶半濕,霜葉不加繁。我生嗜疏懶,肯事形骸間。一月半不理,垢膩何由刪。今辰新沐罷,快若沃狂瀾。呼兒奉禨飲,為作椎結團。歲月寖相逼,歡娛心已闌。看鏡想勳業,森然欲衝冠。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六百三十六「沐」字韻,頁三下引「蒙隱詩」。(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冊)】

   【 縱目】

思窮煙浪闊,目斷暮雲層。舊賞去何有,新詩得未曾。披章如對景,搜句懶挑燈。酬唱慚非敵,君千我百能。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六百三十七「目」字韻,頁二十二下引「蒙隱詩」。(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冊)】

  讀豫章集成柏梁體

元祐昇平超治古,誕布人文化寰宇。道山翰苑郡仙處,一代文章繼周魯。斯道盟寒誰是主,眉山二老文章虎。眉山鑒裁高難與,網羅九萬摶風羽。晁張超然鴻鵠舉,秦郎繼作翹翹楚。餘子紛紛謾旁午,韓門籍湜何須數。豫章詩律加嚴苦,洗空萬古塵凡語。後來鮮儷前無伍,真是江西第一祖。錦繡陸離纏肺腑,寶唾珠璣終日吐。兔穎煙煤驟如雨,混然天成絕斤斧。騷經抑怨知何補,白雪陽春空媚嫵。囊括鮑謝包徐庾,下視謫仙平揖甫。近時作者宗燕許,入社投名仰成矩。殘膏賸馥爭探取,派別枝分已難禦。專黨同門伐異戶,陳言糟粕棄如土。宗門不絕,徒味篇章想簪組。鋪張盛美誇才諝,自笑雷門持布鼓。1僅如縷,究竟疇能踵前武。遺編璀璨瓊瑤譜,八珍間列羅樽俎。誦之琅琅中宮呂,心清何止頭風愈。古人純全嗟莫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七「集」字韻,頁二十一上引「蒙隱詩」。(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

 許綸:《涉齋集》十八卷

許綸,又名及之,字深甫。永嘉(浙江)人。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歷官宗正寺簿、右抬遺、權禮部侍郎、給事中、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後罷,居泉州。嘉定二年(一二○九)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涉齋集》十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許綸詩 【 十三條】  許綸涉齋集 【 一條】  涉齋許綸集 【 一條】

《江陰志》引 【 一條】  《袁州宜春志》引 【 一條】

以上共十七條,校《敬鄉樓叢書》本《涉齋集》十八卷,館臣漏輯者八條。

   【 聚螢齋】

書蠹猶堪讀,囊螢亦強觀。競辰規後學,繼晷匪油乾。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九「齋」字韻,頁二十一上引「許論詩」。(影印本第三十冊)】

  竹村

種竹亦云好,結交當有道。能邀歲寒伴,同呼酒家保。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村」字韻,頁四上引「許綸涉齋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雨度西興

身世重逢舜繼堯,諫垣收拾到芻蕘。若無闕事關愚慮,何有微塵答聖朝。卿列驟遷妨駿穎,君恩寬許逐漁樵。江神何事風波惡,冒雨錢塘試晚潮。

 【 《永樂大典》卷七千九百六十二「興」字韻,頁九下引「許綸涉齋集」。(影印本第八十八冊)】

  虜宮闕

不翦茅茨聖不憂,虜巢宮殿切雲愁。小雛似道朝廷小,復作阿房意未休。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百七十七「虜」字韻,頁七下引「許綸涉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冊)】

   虜行移以盱眙為肝胎

華風雖染不知裁,將底論思獻納來。杕杜昔曾聞杖社,盱眙今卻見肝胎。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百七十七「虜「字韻,頁七下引「許綸涉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冊)】

   玉虹洞

九醞耐留春,檀心嬌未吐。須結舞霓技,怕作行雲去。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七十五「洞」字韻,頁五下引「涉齋許綸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四冊)】

  老婆娑 【 (河之北沙名馬行沙面俱動)】

不怕沙頭納納行,男兒報國一身輕。斬可擬變黃河水,挽天河洗甲兵。

 【 《永樂大典》卷五千七百七十「沙」字韻,頁八下《江陰志》引「許倫集」。(影印本第六十冊)】

   【 景賢堂】

過眼繁華脫絳英,歲寒松柏只青青。古來何限馳天壤,賢者于今炳日星。意在高山知 【 處】  【 ?】  【 鄉】  【 嚮】 ,訓垂後葉見儀刑。此堂應與人無朽,白首韋郎守一經。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七「堂」字韻,頁十二上《袁州宜春志》引「許及之題」。(影印本第七十冊)】

 曾丰:《緣督集》二十卷

曾丰,字幼度,自號撙齋。樂安(山東)人。宋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官至知德慶府事。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緣督集》二十卷,並收采浙江鮑士恭家藏本《別本緣督集》十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曾丰 【 二條】  曾丰詩 【 六條】  曾丰撙齋詩 【 一條】

曾丰撙齋集 【 二十四條】  曾丰撙齋先生集 【 一條】

《古羅志》引 【 一條】  《郁林志》引 【 一條】  《啟札淵海》引 【 一條】

以上共三十七條,校善和培堂刊本(藏北京圖書館)《緣督集》二十卷,館臣漏輯者十一條。按:據《四庫全書》卷一七四存目《別本緣督集》十二卷,惜已不得見。

  題楊補之梅

   其一

風流青帝欲回春,先遣玉妃清路塵。過眼被渠偷筆寫,雖忙猶得九分真。

   其二

輒傾城。1竹籬茅舍養吾清,正恐人間識姓名。毛穎傳神偶相似,爭先快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二「梅」字韻,頁二十下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 墨梅圖】

曾德禮墨梅、竹、篆、隸皆精。歲在己未,示以墨梅,酬價固非所吝。會即赴官嶺表,度難自隨,還以授之。副之古風。

北枝頑頓如不仁,南枝警敏如有神。方當羣有急歸宿,忽自太無偷發春。畫畫清脩枝拔萃,點點精明花引類。幻盡歲寒姿者天,吾宗所幻天相似。溪邊照水周逸民,簷下橫窗晉詩人。胸次還餘墨外墨,筆端更寫真中真。把南全報猶輕議,舉趙璧歸非厭嗜。只今隨牒廣之南,彼大庾山吾畫笥。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二「梅」字韻,頁二十一上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題潮出海門圖

海漲為潮在在均,淛江別有主潮神。聲搖地雷霆怒,氣擘崖根贔(厂贔)嗔。鮫乘風歕立雪,虹蜺挾雨湧橫銀。吾詩渠畫俱摹寫,試鑒工夫孰逼真。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六「門」字韻,頁五上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丁未仲春思鄉味會之樂簡寄董伯虎

天下清明節,江南筍蕨天。亂生無事種,爭賣不論錢。帶醋香醒鼻,和糟味滑咽。季鷹蓴菜念,徒更雜魚鮮。

 【 《永樂大典》卷六千六百四十一「鄉」字韻,頁二十上引「曾丰詩」。(影印本第六十四冊)】

  呈江西倉使汪太社二首

   其一

兩朝多侍從,四海一端明。與上開皇極,于今享太平。芝蘭連砌茁,鴻雁刺天鳴。父子同休少,公家更弟兄。

   其二

乾道羣充賦,尚書獨主盟。當今賢使者,似我老先生。湛輩追隨念,韓門顧眄情。相逢談不了,敢更以詩鳴。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五百十八「倉」字韻,頁七下引「曾丰」。(影印本第八十二冊)】

  送孫莘老移知南京

稚年曾未覩風標,瀚海初聞拔俊髦。國子先生曾并席 【 (曾在胡先生講下)】 ,蓬萊學士看揮毫。量涵萬頃滄溟闊,氣吐千尋太華高。述性妙思窮孔孟 【 (公有十述,《述性》是其一也)】 ,指南餘藻屈雄褒 【 (《爾雅》之指魁)】 。談經落落鑑遒鐸 【 (作直講)】 ,飛步僊僊踏海鼇 【 (試館職)】 。忠力敢前輕履尾,剛腸一决快吹毛。歸來有意成陶賦,謫去無言弔楚騷。志不下人寧碌碌,時非知我但囂囂。吴江春水尋幽寺 【 (知湖州)】 ,越嶺秋風聽怒濤 【 (移知福州)】 。宣室鬼神靈語斷,長安鐘鼓夢思勞。廣陵南隔迷桑梓,泗水東來照節旄 【 (知徐州)】 。威憺四隅消警吠,惠流比屋樂耕繅。真仙應祝通時澤,朽骨平寃息夜號。蕭洒幅巾忘夢覺,清涼丈室笑燻膏。淮陽大節孤尤峻,吏部雄材晚更豪。濫使執經稱弟子,虛煩解榻下功曹。曾迷馬祖山前鹿,頓悟華亭水底篙。細札忽聞更屏翰,高牙俄見列弓刀。照回天子今方晤,怒拂龍顏昔未遭。屈指陪京非久駐,太平功業待伊皋。

 【 《永樂大典》卷七千七百一「京」字韻,頁三上引「曾丰詩」。(影印本第八十五冊)】

   【 南山巖】

崒嵂窮頭與漢齊,谽岈深處著招提。居焉若寑瓊為室,登者如仙玉作梯。雲竅旁通吞日月,煙蘿倒拔掛虹蜺。我來已落葛洪後,姑拾其餘細品題。

 【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四「巖」字韻,頁三下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冊)】

  張行甫許舍五羊館俸之厚俯而就薄來晉康相親為學生師遣介迎候賦詩速行

出入交戰以義肥,卜商先覺後弗違。上下交征以利危,惠王後悔終何追。義利之差一毫爾,其繆遂至於千里。不差不繆今誰氏,嶺外眼中有之子。彼門如市挽不留,吾心如水從之遊。自能下學學箕裘,相期上對對冕旒。挑兮撻兮小豚犬,匡之直之古墳典。鑄鐵肯捐丹九轉,化龍寧吝墨一點。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九上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觀故中書舍人張公所書時氏家系

百年中表朱陳宅,十世婚姻嫁娶圖。詞翰所形高誼激,子孫其忍舊盟渝。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三「系」字韻,頁十上引「曾丰撙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冊)】

 蔡戡:《定齋集》二十卷

蔡戡,字定夫。其先居莆田(福建),後徙常州武進縣。宋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生。乾道二年進士。後召試館職,授秘書正字,知江陰軍。任淮東總領、湖廣總領。紹熙中,命知明州,被罷論。起為司農卿兼知臨安府。又曾權戶部侍郎、帥豫章。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定齋集》二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蔡定齋集 【 十八條】  蔡戡定齋集 【 四條】

以上共二十二條,校《常州先哲遺書》本《定齋集》二十卷,館臣漏輯者十一條。

  讀龔實之參政詩

耆舊頻凋喪,懷人念里閭。哦詩三歎息,廢卷一嗟噓。造膝言猶在,謀身計亦疏。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十九上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九冊)】

  偶作

老僧真是百無能,有口何嘗話葛藤。入定參禪良自苦,超凡入聖又誰曾。東西路別徒勞泣,南北宗分自取憎。箇裏無禪亦無佛,常行粥飯在家僧。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十九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九冊)】

   【 南巖】

筍輿兀兀上南巖,人在千峰紫翠間。剩欲日來陪杖屨,其如病足怯登山。

 【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六「巖」字韻,頁十八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冊)】

  壺村賦

旃梅協洽,月洊旬。子蔡子即所居之側,鋤瓦礫,薙荊榛。畚土為址,誅茅為亭。朴不至陋,潔不至精。越月既望,落亭之成。榜曰「壺村」,姑摭其實而寓之名。有客疑焉,問所以名之之因。蔡子曰:「壺村之地,延袤不殊,折旋中矩,如在僊家之方壺。壺村之境,車馬不喧,花竹秀野,如遊武林之桃源。蓋壺以形似喻,村以景物言也。若夫天宇澄廓,萬象著明。疏星渡河,皓月經庭。風余髮兮蕭蕭,露余衣兮零零。此皆壺村之物,足以適野人之情。有醴有荈,有琴有書。或劇談抵掌,或愁吟撚鬚。或箕踞偃仰,或嘯歌懽呼。此皆壺村之趣,足以為野人之娛。蟬噪木杪,蛩鳴草際。清晨而蛙鼓輒作,長夜而蚓歌不已。此壺村之至音,雖不合於眾聽,而足以悅人之耳。掇實於花,拔萌於竹。剪芳根兮霜杞,擷清英兮露菊。此壺村之真味,雖不可於眾口,而足以充野人之腹。甚則三時不務,五穀不分。婦不知織,子不知耕。非理之征不及,非時之役不聞。是又有田家之樂,而無田家之勤。此吾所以自適其適,因以名吾之亭。」客曰:「噫!人棄子取,彼重此輕。不山林而隱,不軒冕而榮。壺村之樂,獨全子真。此而無述,子意莫陳。」誰其誌之?壺村野人。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壺」字韻,頁七下引「蔡戡定齋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辭免知紹興府劄子

照對臣今月二十七日,伏準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改差知紹興府,填見闕。疾速前來,行在奏事訖之任。有命在天,措躬無地。伏念臣久嬰痼疾,再入瘴鄉。自憐衰悴之軀,無復生全之望。力控由中之請,仰蒙從欲之仁。畀以名城,處之善地。幸戍期之未及,歸里社以少休。甫及中塗,忽叨改命。惟會稽之巨屏,乃今日之輔藩。顧委任之益隆,豈庸虛之克稱。臣一違天日,九閱星霜。固願入覲於闕庭,然后亟趨於官次。而臣年齡遲暮,疾病縈纏。齒髮已迫於衰殘,筋力實難於勉強。拜跪艱難,扶掖而後起;步履蹇澀,杖策而後行。此眾目之共瞻,非微臣之飾說。若令冒昧而進,必致顛躋於前。虧失朝儀,干犯典憲。傳播中外,貽笑縉紳。不唯易至於人言,亦非自全於晚節。欲望睿慈收還成渙,別選帥臣。俾退食叢祠,庶少延於殘喘。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三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再辭免知紹興府劄子

臣近準尚書省劄子,改差知紹興府,尋具辭免。續準省劄,三省同奉聖旨,不允。再準省劄,令疾速之任,候任滿前來奏事。臣螻蟻之誠,不能自已。冒干誅責,再有奏陳。伏念臣素苦足疾,向為庸醫所誤。疏利太過,氣血頓衰。四支疲憊,百節痛楚。腰背重,足膝緩弱。行立坐臥,皆不能久。拜跪登降,俱有所妨。舉動須人,呻吟度日。百藥試,效驗蔑然。兩任奉祠,方幸休養。桂林之命,從天而下。恐涉避事,不敢牢辭。力疾之官,扶持衰悴。鞭策疲駑,二年之間。適有天幸,歲事洊登,民夷安業,海外雖有薄擾,隨即撫定。皆賴皇威遠臨,微臣獲逃罪戾。臣實以衰病,久留瘴嶺。惴惴然惟恐一旦溘先朝露,狼狽異鄉。輒布腹心,投誠君父。伏蒙睿慈,俯從人欲。易畀近郡,遂獲生還。隆天厚地之恩,粉骨糜軀不足以報萬一。臣以尚待闕次,未敢力控祠請。甫及中途,忽 【 間】  【 聞】 改命。震懼惶惑,不知所圖。竊惟會稽輔郡,密拱行都。委寄之隆,又非桂林之比。桂林憂責雖重,職務甚簡,可以藏拙養痾。今會稽地大事夥,賦重民頑,獄訟之繁,應酬之冗,不啻十倍,決非殘廢待盡之人所克勝任。兼臣所苦之疾,日甚一日。自去冬再作之後,全然不能拜起,必須扶掖。十目所睹,怵惕靡皇。若令勉強而前,決有顛隮之患。旁招物議,自速罪愆。故臣披瀝血誠,不敢有隱。如一語矯偽,甘坐欺罔之誅。伏望聖慈,察臣誠實,憐臣衰病,改畀祠祿。俾歸田里,尋訪醫藥,少延餘齡。異時賤疾稍損,可以支持,誓竭犬馬之力,以圖報効。洊瀆天威,罪在不赦。東望闕庭,無任祈哀俟命激切之至。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四上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辭免知鎮江府劄子

伏準尚書省劄子,六月十九日,三省同奉聖旨,除華文閣待制,知鎮江府。臣聞命震懼,無地措躬。臣世受國恩,身叨法從。當君相有為之日,正臣子致命之秋。況蒙朝廷不以為不才,簡拔任使。固願捐軀盡瘁,圖報萬分。伏念臣素有腰足之疾,已十餘年。數年以來,每歲必發,發即瀕死。平時無事,四肢重,百節酸痛,倦乏無力,舉動須人。拜跪艱難,扶掖而後起;步履蹇澀,杖策而後行。閒居二年,謝絕賓客。風雨寒暑,未嘗出門戶。一意休養,少延殘齡。今京口西地,當長江一面之寄,所係甚重。折衝禦侮,正賴精神。乃以衰病一翁臨之,豈不取輕於軍民,傳笑於夷狄?況臣頃自桂林易地輔郡,猶且引疾丐祠,不敢輒當繁劇。今又二年有餘,年齡日迫,疾病日深,氣血日耗,筋力日衰。加以精神昏耄,言語錯誤,非復曩時。兼臣年垂七十,百病縈纏。痛楚呻吟,絕無生意。死不足惜,或誤國事,萬死莫酬。臣愚欲望聖慈,念京口重鎮,不可輕畀。察微臣久病,實難支持,非是臨期飾詞避事。特降睿旨,改畀時髦,俾臣仍舊職宮觀。臣不勝大願。所有省劄,未敢祗受,伏候敕旨。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四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辭免知慶元府劄子

某近以衰病侵陵,災患頻併。冒干造化,乞賜敷陳,畀以祠祿。忽準省劄,差知慶元府。聞命驚惕,無地措躬。某憂傷之餘,舊疾增劇。唯恐溘先朝露,狼狽瘴鄉。所願投閑,少遂休養。茲者四明輔藩,二浙佳郡。由遠而近,求退而遷,在某實為過望。重念某所苦之疾,日甚一日,步履蹇澀,拜起艱難,舉動須人,漸成殘廢,深懼不能復當郡寄。雖尚待次,未應控辭。竊恐至期,必難祗赴,不免預此申。伏望鈞慈,檢會前奏,特賜開陳,改畀祠祿。俾歸田里,少續殘齡。伏候指揮。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五上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再辭免知鎮江府劄子

先準尚書省劄子,除華文閣待制,差知鎮江府,尋具辭免。續準省劄指揮三省同奉聖旨,不允。臣疾苦之狀,迫切之情,已具前奏。不敢喋喋,塵瀆天聽。伏念臣實緣久病,已成痼,不能支持,非是飾詞避事。臣聞命以來,憂懼惶惑,寢食俱廢。故疾再作,兩足腫痛。筋抽掣,不能步履。見今呼醫調理,深欲勉強力疾前邁。竊慮入境之初,未能拜起。有妨朝謁,難以視事。久稽王命,上干嚴誅。臣愚欲望聖慈,憐臣久病,察臣真情,令臣仍舊職宮觀。休養衰疾,少延餘齡,出天地父母再生之賜。冒犯天威,罪當萬坐。東望闕庭,無任祈哀俟命,激切之至。伏候敕旨。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五上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辭免兼知臨安府劄子

某伏準省劄,兼知臨安府。某一介么微,誤蒙朝廷任使。出入中外,踰三十年。少壯之時,鞭策駑鈍,僅免曠瘝,初乏治行可紀。今也駸駸晚景,憂患之餘,精力衰疲,心志凋喪。既無才術可以撥治,又無威望可以彈壓。不自量力,冒昧以當,必致顛踣。況某素苦足疾,時復發動。右指拘攣,不能制筆,書判甚艱。嘗具劄子,乞祠祿差遣。未蒙施行,不敢再有陳請。今來天府浩繁,委實難以勝任。欲望朝廷特賜敷奏,收還成渙。改畀才能,仍乞陶鎔在外。合入差遣,以便私計。所有省劄,未敢祗受。伏候指揮。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五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再辭免兼知臨安府劄子

某伏準尚書省劄子,兼知臨安府。尋具辭免,恭奉聖旨不允。某資闇弱,壯不如人。矧憂患摧殘之餘,意氣衰索,精力疲憊。老形雖具,百病交攻,只合投閑,豈復可以當此繁劇。兼某賦性方拙,不能曲徇人情。稍失周防,必生怨謗。大懼不克勝任,上干嚴誅。非敢飾詞,辭難避事。況其寄居常州,有薄產在晉陵、武進兩縣。曾祖墳在本府餘杭縣,內外親族,散居所隸州軍。委有妨嫌,欲望鈞慈。特賜敷奏,許令迴避。陶鑄在外,合入差遣。或且仍舊任,庶免曠敗。仰玷使令,伏候指揮。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八「府」字韻,頁十五下引「蔡定齋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趙善括:《應齋雜著》六卷

趙善括,字無咎。隆興(江西)人。宋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知常熟縣。後通判平江府、潤州府,知鄂州,放罷。又曾差知廉州、常州,被論兇暴,主管建寧府武夷山佑觀。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應齋雜著》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趙無咎詩 【 一條】  趙無咎應齋雜著 【 四條】

趙善括應齋雜著 【 三條】

以上共八條,校《豫章叢書》本《應齋雜著》六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天寶洞天

扳緣石磴入青冥,霧廓雲開萬象清。夭矯老杉龍欲舞,縱橫臥石虎方獰。二仙昔被桃源誤,四皓今餘橘隱情 【 (觀前橘甚多)】 。擬入清都共洞府,一簾寒溜隔飛瓊。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七十五「洞」字韻,頁八下引「趙無咎詩」。(影印本第一百三十四冊)】

 張鎡:《南湖集》十卷

張鎡,字功甫,號約齋。西秦(陝西)人,居臨安。宋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生。歷官大理司直、直秘閣通判婺州、司農寺主簿、司農寺丞與宮觀。後除名象州編管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南湖集》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張約齋詞 【 一條】  張約齋湖南集 【 據《四庫全書目》卷一六○考證,「湖南集」當為傳寫之誤。】  【 十一條】  張鎡 【 一條】

張鎡詩 【 四十八條】  張鎡湖南集 【 七十一條】  《事類合璧》引 【 一條】

以上共一百三十三條,校《知不足齋叢書》本《南湖集》十卷及《附錄》二卷,館臣漏輯者十八條。

  吟詩

一日吟成九首詩,旁人都愛少瑕疵。直須作到無人愛,始是吾詩長進時。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詩」字韻,頁五下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九冊)】

  夜飲楊村

豚薦瓦樽。剩喜平時無暴客,秪愁連雨沒禾根。招邀縱簡真淳在,欲去猶嗔稚子諠。Ÿ轉柂初投獨樹村,杖藜因叩小蓬門。殷勤翁媼吹茅火,飣餖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十九下引「張約齋湖南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暫住新市行次謝村二首

   其一

籠叢灌木繞低田,一雨催鳴爾許蟬。平日詩懷何處吐,今年秋色此行先。

   其二

推窗面面得涼多,陂濼風翻渴水荷。人語忽驚羣鶩起,隔蘆知是小船過。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下引「張約齋湖南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行次季村

破 【 衣】  【 夜】 鳴篷雨,迎晨捩柁風。擘茭溪飯白,鍛鐵店罏紅。于役多無定,於心少所同。船人探蟹室,持壽覓詩翁。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下引「張約齋湖南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過下黃村

山腰摘菜穿雲裏,山觜吹煙接雲起。響邊樵唱路幽幽,白處鵝羣波瀰瀰。臨堤野老槽盛水,破 【 璧】  【 壁】 方簾自撩紙。想應不望褭蹄金,落得清閑養妻子。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一上引「張約齋湖南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 失題】

萬事醉如泥,昔賢有名言。閉門五十載,真須石為。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四「尊」字韻,頁二十一下引「張鎡詩」。(影印本第五十一冊)】

  茂洪奉親攜妾遷新館戲贈

巷居南北喜相依,不患逢秋得句稀。采擷正當黃菊早,登臨寧歎白雲飛。奉觴壽主歡宜洽,剪髮邀賓志莫違。從此維摩方丈室,散花香滿 【 荖】  【 著】 萊衣。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二下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天聲館 【 (在松坡)】

鸞鶴紛來下,天風駕月明。語言難道斷,不墮世間聲。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二下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蘋風館

雙閑罕儔侶。人生才智非謀己,太息塵勞誰縛汝。圖回田畝役宵夢,近對霏可無語。耦耕植杖千古賢,我欲從之胡不然。坐到月來休返舍,旁寺有書并借。W山頭鴟叫棕林雨,山下鷗移芰花暑。開亭騁望豈固難,心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二下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謁叢霄館

   其一

奉真祠宇並丹房,露下層壇夜未央。玉繡毬明依砌樹,翠鬘雲轉罨爐香。何心輕舉氛塵外,但願閑居歲月長。上竹輿歸去路,約齋燈認隔林光。

   其二

飆御繽來下,儲休答意虔。雖無名宦達,林墅保長年。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三上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花仙館海棠

火心腸詠不真,風流嬌貴卻無塵。何須更問花僊姓,便是扁舟共載人。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三上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琅華洞天

琪樹已無塵,山幽地更靈。羽流來往熟,仙飯設青精。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七十五「洞」字韻,頁十下引「張鎡詩」。(影印本第一百三十四冊)】

  送京仲遠次對制帥四川

   其一

林下忘官品,聞公近最榮。軍民制全蜀,名位列西清。器自海嶽重,文兼金玉聲。早來登政府,活法了寰瀛。

   其二

使北人爭說,今回國勢尊。厲聲堅執禮,黠虜殆 【 忘】  【 亡】 魂。鉅業此猶細,故強行復存。鄉閭正關外,因夢逐西轅。

   其三

賤子夫誰問,鳴騶屢水湄。自因閑肯顧,不是佞求知。山檻清持茗,花蹊笑說詩。雨風今送別,悽斷濕旌旗。

 【 《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八「帥」字韻,頁九上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六十三冊)】

   【 失題】

衰疾幾半月,梅事已空,杏花亦爛熳矣。忽往一觀,成古詩三十韻。年前約園梅,梅開主人病。初英僅一窺,旋遭風雨橫。瑰奇浪設,收卷歸盡凈。追攀夢中事,詎復形詠。連朝得暄晴,疾勢頓除摒。池西杏盈坡,芬菲想繁競。巾車試移轍,遠睇已輝映。坡莊尺許足,領意豈煩更。亭亭喜余顧,笑粲若相迎。瑞錦圍坐幛,暘晶滿空鏡。疇知自心法,本匪生化柄。實虛總一體,曾何有衰盛。斯言忌輕拈,或能惹譏諍。尪孱阻劇賞,得句漫枯硬。非無戀勝交,倉卒費延請。浮生只堪樂,疏慵矧天性。能消屐幾兩,盍早謀究竟。當年萃野叟,偶爾應三聘。後人循自售,例投俗眼輕。嗟予亦蒙愧,行矣關郡政。零丁門戶責,姑塞先世命。隨羣畫紙末,觸目但癡瞠。事功何裨,趨進徒伺偵。樸愚賴堅守,齪齪矜細行。南湖水清兮,魚鳥爭戲泳。相親兩逾載,情分猶季孟。邇來似嫌浼,引退如避。花邊主林神,料亦捐愛敬。偷閑兩句慳,酬應就忙併。速拚醉眠休,人扶那用倩。

 【 《永樂大典》卷二萬三百十「疾」字韻,頁十上引「張鎡湖南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三冊)】

 章甫:《自鳴集》八卷

章甫,字冠之,自號易足居士。鄱陽(江西)人,徙居真州。曾舉秀才,與陸游、張孝祥等人交游,約在宋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間。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自鳴集》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章甫自鳴集 【 十五條】

章甫易足居士集 【 一條】

以上共十六條,校《豫章叢書》本《自鳴集》八卷,館臣漏輯者十條。

  張德恭以詩當謁次韻

   其一

新詩俄拜辱,午醉未全醒。如入圖書府,宜游著作庭。文章先體製,耆舊有儀刑。愧我空遲 【 莫】  【 暮】 ,窮居晝掩扃。

   其二

故里猶牽夢,他鄉且定居。老於經卷熟,病與酒杯疏。耕稼少豐歲,交朋多素書。飄零常自笑,潦倒更 【 如誰】  【 誰如】  【 疑《永樂大典》誤,當作「誰如」,六魚韻。】 。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八上引「章甫自鳴集」。(影印本第九冊)】

  無題

棋局機心在,詩篇習氣餘。去來旋磨螘,生死蠹書魚。閱世雙蓬鬢,還山一草廬。苦無衣食計,不是故躊躇。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八上引「章甫自鳴集」。(影印本第九冊)】

   【 謾】  【 漫】 成

時事何年定,吾生半 【 時】  【 日】 休。僧居才解夏,邊壘又防秋。遠水朝滄海,斜陽傍小樓。西風吹畫角,歸思滿扁舟。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八上引「章甫自鳴集」。(影印本第九冊)】

  六言

   其一

刺繡何如倚市,力耕須要逢年。留醉堂中老子,日常沽酒無錢。

   其二

飢腸有句欲吐,陋巷無人肯來。薄晚飄風驟雨,終年枯木寒灰。

   其三

從來鍾鼎無夢,是處林泉可家。料事頗知風雨,逢人且說桑麻。

   其四

唱不踰風雨,蛙鳴何擇官私。Ÿ一丘一壑粗足,老圃老農可師。

   其五

。Ÿ舊書終日懶讀,小斧有時獨。取醉旋篘白酒,護生不殺黃

   其六

兒女逼人咄咄,交朋笑我悠悠。幸逢邊塞無事,但願山田有秋。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六「詩」字韻,頁八上引「章甫自鳴集」。(影印本第九冊)】

 楊冠卿:《客亭類稿》十四卷

楊冠卿,字夢錫。江陵(湖北)人。宋紹興八年(一一三八)生。嘗舉進士,知廣州。解官後僑居臨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客亭類稿》十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江陵楊冠卿 【 一條】  楊冠卿詩 【 三條】  楊冠卿詞 【 一條】

楊冠卿客亭類稿 【 二十二條】  《草堂集》引 【 一條】

《草堂詩集》引 【 一條】  《雲巢集》引 【 一條】

以上共三十條,校《湖北先正遺書》本《客亭類稿》十四卷,館臣漏輯者四條。

  同張帥出郊客有欲別去者作詩留之

元戎小隊出郊坰,落絮遊絲亦有情。縱酒欲謀良夜醉,繫帆何惜片時程。

 【 」。(影印本第一百六十三冊)】《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一百三十九「帥」字韻,頁二下引「楊冠卿客亭類

  春江極目

荊揚春冬異風土,江北江南春冬花。跨馬出郊時極目,應須美酒送生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六百三十七「目」字韻,頁二十三上引「楊冠卿詩」。(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冊)】

   【 古梅】

雪後古梅正芳,月夜常不輕來訪,相與一笑梅下。(常不輕和篇附)

幽棲地僻經過少,花徑不曾緣客掃。積雪飛霜此夜寒,不知明月為誰好。公來肯訪浣花老,但話宿昔傷懷抱。忽憶兩京梅發時,巡簷索共梅花笑。

   附錄

    常不輕次韻見寄兼呈李史君

郭相謀深古來少,詞翰升堂為君掃。憶君誦詩神凜然,相逢苦覺人情好。歌詞自作風格老,百壺且試開懷抱。皂蓋能忘折野梅,浣花溪裏花饒笑。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八「梅」字韻,頁十五下引「楊夢錫草堂集」

【 「楊夢錫草堂集」,按《永樂大典》通例,應讀作「《草堂集》楊夢錫」,與下面一條實際相同,故輯之。】

。(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美人隔秋水詩

美人娟娟隔秋水,寂寞江天雲霧裏。中間消息兩茫然,咫尺應須論萬里。多病馬卿無日起,青眼高歌望吾子。安得送我置汝傍,攬環結佩相終始。

 【 《永樂大典》卷三千六「人」字韻,頁二上《草堂詩集》引「楊冠卿」。(影印本第四十二冊)】

 孫應時:《燭湖集》二十卷,《附編》二卷

孫應時,字季和,自號燭湖居士。餘姚(浙江)人。宋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生。登淳熙二年進士。初尉黃巖,遷海陵丞,再遂安令,改知常熟縣。開禧二年(一二○六)移判邵武軍,未至而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燭湖集》二十卷並《附編》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孫燭湖先生集 【 三十一條】  燭湖孫先生文集 【 一條】

孫介詩 【 《燭湖集‧附編》有孫應時之父孫介的詩文,於此照收,但未得佚文。】  【 一條】  孫介燭湖集 【 三條】

以上共三十六條,校清靜遠軒刊本《燭湖集》二十卷及《附編》二卷,館臣漏輯者五條。

  洞庭湖

明湖納宇宙,春思滿樓臺。沙鳥一行去,風帆千里來。平生眼今飽,落日首重迴。會趁江山約,還愁白髮催。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一「湖」字韻,頁七下引「孫燭湖先生集」。(影印本第十八冊)】

  謝留丞相到任狀

觀闕岩 【 岧】 ,當丐餘齡。W嶢,望吴天其已遠;江山重複,知蜀道之信難。身許國以奚辭,用逾涯而自懼。若為毫髮,可報陶鈞。伏念某本起書生,久名俗吏。遇清明之首政,蒙汲引之公言。驟有列於高華,迄無功於獻納。田園歸老,方圖遂於初心;岳牧用人,忽濫將於隆指。惟益梁之重地,實江漢之上游。古稱富饒,今可歎息。法張弓而不弛,書掣肘而難工。況夫弄兵之變甫寧,救災之事方急。匪資強濟,莫釋顧憂。云何衰病之餘,誤此光華之遣。茲蓋伏遇某官,法詔八柄,慮周四方。有其全而受人才之偏,為於靜以制天下之動。謂出力事世,宜不擇於內外;而視邦選侯,適莫重於西南。不忘父老當時之法思,欲宣聖明在上之德意。特加鞭策,俾效馳驅。某敢不仰企前規,精思本務。受牛羊,求芻牧,尚惟廊廟之主盟;為保障,非繭絲,庶亦國家之後利。少安孤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二十下引「孫燭湖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執政狀

立朝無補,方深止足之思;奉使非才,猥玷光華之選。驅馳萬里,涉歷三時。初布詔條,少安官次。伏念某質本下下,意徒區區。老更憂患之餘,分絕功名之想。蒙上簡拔,致身清華。獻納論思,已孤中外之責望;咨詢謀度,更寄西南之顧憂。臨遣以來,回皇自失。厥惟蜀道,最遠君門。號名雖重於中權,體統似乖於本旨。圖於無事,既常掣肘而難為;慮及未然,不亦寒心而可畏。矧狂凶之新定,復賑救之急先。諒非有威風、知大體之人,豈稱命將帥、衛中國之意。若為勉竭,不負吹噓。茲蓋伏遇某官,文武憲邦,忠嘉錫帝。主盟公論,推轂羣才。不遺千慮一得之愚,謂堪五屬十連之用。諗于淵聽,加此誤恩。某敢不率義而行,量力所至。或容隻手,少裨天地之全功;仰恃寸心,素辱廟堂之異獎。過此以往,未知所裁。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二十下引「孫燭湖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廟堂啟

累日何功,幸脫選階之冗;自天有命,許班朝績之華。叨異數以若驚,凜微蹤之增懼。鈞陶所播,門戶知榮。竊惟王朝百執之聯,莫非士論一時之選。其在公卿之子弟,或緣家世之勳勞。雖云恩出於上,所以厲其報國之心;亦必舉得其人,有以灼夫象賢之實。如寵光之誤及,則乳臭之交譏。如某者學不知方,才非適用。聞詩聞禮,未逃惡子之名;弗播弗堂,安有寧馨之譽。偶塵末第,浸竊隆私。免從計簿之卑棲,謬掌籌邊之祕畫。一辭月峽,三佐星臺。人方議其素餐,己亦慚於躐等。彤庭換秩,瞻日表以拜恩;墨綬占員,分火坑之償債。豈謂出絲綸之新渥,軫簪紱之舊臣。榮其既老之年,施及不才之子。擢之常調,錫以清資。非夢寤之敢期,實吹噓之有自。茲蓋伏遇某官,經綸四海,師表百僚。躬一德以格天心,官眾賢而為己任。開明上意,無忘五龍夾日之初;長育人材,使有萬馬追風之銳。是令嵬,獲預甄收。某敢不沐浴國光,周旋家訓。壯所行,幼所學,無內負於夙心;孝於親,忠於君,用仰酬於大造。

 【 《永樂大典》卷一萬五百三十九「啟」字韻,頁四上引「孫燭湖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六冊)】

  祭范致政文

嗚呼,元祐諸公之沒百年,其世嗣或微,其風流或衰矣。維致政公,維范太史嫡孫。而踐修厥猷,顯有嘉聞。耄期講道,師表後學。豈惟蜀人之榮,邦家實有光焉。一日殞謝,則故國老成無復存者,可不痛哉?某聞風自舊,遠莫見之。萬里西來,庶獲我心。若之何及門而公疾,不半月而公亡矣。天不憖遺,我恨無極。忱辭潔奠,用寓一哀。公乎有靈,尚克饗之。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十上引「孫燭湖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